024-81206770
协会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在线咨询
培训咨询
QQ: 393827566
QQ: 363678299
申请入会
联系我们
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11-3号
电话
024-81206770
邮箱
lpea_net@163.com
新时代下火电企业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   发布:2023-02-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这些表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双碳”背景下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

以煤为主的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主体。在新能源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之前,火电仍将发挥能源电力安全“压舱石”作用。但是,在低碳减排和安全保供的双重压力下,火电行业低碳发展面临“减排难、发展难、转型难、生存难”的困境。对此,实现火电行业低碳转型发展,要秉持安全保供、先立后破、有序减排、技术驱动、远近结合的原则,保生存、促转型、稳发展,打赢火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硬仗”。

一是以减法为主,在工业富集区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

多产业富集的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火电的蒸汽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园区中的化工、冶金、造纸、食品等行业,成为周边企业产业热力用能主要供给者。经过前期的替代和治理,很多前景看好的产业园区出现了蒸汽短缺的问题。在同样热负荷的情况下,大容量高参数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替代小火电机组,可明显减少煤炭的用量,从而减少碳排放。在整体置换中,要坚定不移做火电总量的减法,利用政府关停淘汰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的小容量低参数燃煤机组的时机,主动压缩小、老、旧机组,在工业富集区采取“压小建大”“压多建少”“上高压低”方式,建设大容量、高参数、超低排放的先进火电机组,既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取得效益,也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作出突出贡献。

二是实现火电由单一(热)电联供转为综合智慧能源供应者,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共荣共生

一是实施传统能源与综合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新城规划的契机,配合政府加强园区终端供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布局电力、热力、供冷、供汽等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综合能源供应和相关增值服务,增强政府招商引资优势,促进用汽加工类企业落户园区。二是实施虚拟电厂建设工程,以城市能源、工业、居民生活以及新兴负荷等行业为分类框架,全面覆盖区域内可调资源,实现分布式发电、可控负荷资源有效聚合,通过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电力市场等商业模式场景,获得经济收益。三是积极开发火电厂土地等其他存量资源,对厂区闲置土地可根据城市规划出租或出售,比如很多灰场长期备而不用,可以平衡土地价值,通过高效商业利用获取价值。四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电厂可通过锅炉焚烧方式,处理各种城市可燃固废物,成为城市垃圾终结者。还可以与周边企业产业实现生产流程互通,比如向有冷却需求的企业提供电厂循环水,促进资源有效、协同供给;或者将电厂循环水、浓排水引入城区,作为城市人造风景水系,以及利用电厂水处理系统,向城市居民提供直饮水业务,形成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新型产业链。五是实施电厂整体景观设计,对主厂房、冷却塔、厂前生活区等进行设规划、点缀,打造“城市景观带”,形成新旧景观有机交融、和谐共生的景象。

三是探索碳捕集和利用,打造副碳产业

火电厂进行碳捕集是减排的一项途径。华能早在2006年就开展碳捕集研究,2015年研制出世界首套碳捕集系统。碳捕集后的利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产生经济效益。碳捕集技术能够激励许多高排放、难减排行业低碳转型,为传统高耗能行业产业升级、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工业领域,比如探索利用碳捕集后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新能源制出的氢,合成甲醇等易存储、应用广泛的产品,或者工业利用基础上,在食品饮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资源化的方向。在农业领域,碳捕集技术的应用也将日趋广泛,比如,火电厂可以将发电产生的余热和二氧化碳与蔬菜种植相结合,利用作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通过“农业固碳”技术,实现碳捕集在农业领域的高效利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碳捕集、碳利用技术势必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四是利用火电原有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安全储能电站

随着我国落实“双碳”目标的政策和实践深入推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储能作为灵活调节资源,成为实现能源电力非完全实时平衡及综合高效治理新型电力系统突出问题的更佳“缓冲器”与“减震器”。随着有利于储能市场化运营的政策陆续出台,新建储能对于新能源资源开发和电力市场收益等,预见可发挥重要作用。火电厂有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充分利用电厂机组原有的进出线、升压站,以及土地等基础设施和资源,探索以我为主牵头开发有别于锂电池的大型安全高效储能电站,建成以长时储能为中心的百万千万级大型储能基地,形成“风光火储”电力负荷聚集中心,服务电网调峰填谷、保障电力,助力清洁电力大规模消纳。

目前,能源行业正经历着以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变革,火电行业也将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火电行业应把握这一转型机遇,做好相关的技术研发、合理化经营管理及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安徽省电力协会 湖南省电力工程企业协会 江苏省电力工程企业协会 广东省能源协会 福建省电力企业协会 北京电力行业协会 山东省电力企业协会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11-3号
邮箱:lpea_net@163.com
邮编:110 003
电话:024-81206770
协会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辽宁省电力工程协会 辽ICP备12016593号-1